存量博弈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行业格局,但在上半年,“洋奶粉”或表现不俗。
27日,达能与雀巢先后发布今年半年报,并且销售额均录得增长,但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,这两家全球巨头在半年报中,均提到其婴幼儿配方奶(俗称婴幼儿奶粉)在中国的情况。
(相关资料图)
其中,达能在半年报中表示,婴幼儿营养品业务方面,爱他美继续稳健增长,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;雀巢方面则表示,在大中华大区,婴儿营养业务继续保持中个位数增长,能恩专业产品和启赋产品持续走强。
“洋奶粉”在华收入增长,也预示外资企业产品在华规模正逐步扩大。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,“洋奶粉”复苏去年开始已现端倪,包括雀巢、菲仕兰及A2等,去年在华均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。
公开资料显示,2016年,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超过“洋奶粉”,拿下国内过半市场份额后,“洋奶粉”市场几乎每年在收缩,目前国内婴幼儿奶粉排名前三的变为伊利、飞鹤及君乐宝,部分“洋奶粉”品牌可能在五名开外。市场增长乏力,使得海外品牌一直向国内奶粉品牌学习,希望通过渠道下沉等方式巩固乃至扩大市场,但收效甚微。
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,市场收缩使得部分品牌“消失”或退出市场,例如多美滋(蒙牛运营,今年已卖回给达能),这一品牌从以前国内市场排名前三,直接收缩至去年税前利润不足1200万元;又如雅培,该公司宣布婴幼儿奶粉业务全线退出中国市场。
不过,配方奶粉“新国标”的落地以及二次注册的执行,“无意中”给了洋奶粉重新发展的机会。
据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报道,所谓二次注册则是指在注册有效期为5年的规定下,2017年首批通过配方注册的婴幼儿奶粉,需在2022年之前按照新国标规定,重新递交申请。
据行业披露数据,二次注册中,3个配方需要1500万以上的资金成本以及一年或以上时间,这一资金和时间成本无疑将部分中小乳企“踢出局”。根据海通国际研报指出,预计无法通过新国标的厂商约占中国市场的10%至15%份额,对应160亿到240亿元的销售额。
与之相对的,凭借自身资金实力等,外资企业对旗下主力产品基本完成相应的注册。例如雀巢旗下的惠氏产品已全线通过新国标,能恩方面则有4个系列完成;达能方面则是爱他美等11个系列完成了二次注册;与此同时,包括A2、菲仕兰等外资品牌,部分主力产品也完成了相应注册。
业界看来,奶粉新国标落地带来“此消彼长”的效应,在中小企业主动或被动退出市场时,此前积极采取落地渠道下沉的外资企业,成功填补了相关市场。有行业人士认为,外资企业渠道下沉,将不会依赖于传统的经销体系,而是会借助私域运营以、直播电商等来拓展市场,另外外资丰富的产品体系也是拓展市场的策略。
不过,奶粉业务尤其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,增长收窄乃至下滑将是市场整体趋势,华泰证券研报预计,今年奶粉目标消费者数量或下滑约10%,因此预计2023年国内奶粉行业规模仍将有个位数的下跌,未来市场存量博弈的趋势加剧。
南都湾财社记者 贝贝
关键词: